编者按:《民办教育实施细则》修正案三审之后,民办教育领域的投资,沦为近期资本市场的热点,也是国家政策层面更为担忧的问题。市场需求的驱动、政策改革的受到影响、民间资本的参予,正处于变革潮流中的民办教育,正在路上找寻更佳的答案。 从去年征询意见至今,民促法修改牵动了教育界、资本界的盼望注目,教育机构的高层、上市公司高管、金融机构研究人员都在各类公开场合及传媒渠道传达了各自的观点、心声。 教育机构 北京市政协委员、二十一世纪幼教集团总园长:朱敏民办教育实施细则已实行12年,民办教育面对的环境有了更大的转变,这促成政府实施更加完备、更加有鼓舞起到的法律法规增进民办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是民促法实行过程中一直面对着民办教育投资人的出资资产产权归属于、出资人获得合理报酬等问题。这是还包括政府管理者、民办教育投资人以及从业者的共同愿望。就政府而言,对于未来的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否还能拥有土地、税收、能源消耗、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减免上述优惠政策带给的民办教育机构运营成本攀升、学费下跌等一系列连锁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只有政府教育、税务、财政、人力社保等多个部门统一认识、突破现有体制障碍,展开多个设施政策及法规调整才能超过更有民间资本投资教育领域、维护民办教育人积极性的想法。 金融机构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肖超民办学校营利与非营利界线模糊不清、资产无法证券化等问题相当严重制约了民办教育的长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