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的上海网11月26日电 对于O2O来说,2015年很戏剧,从繁盛到寒冬或许就是一夜之间的事。从2014年开始,移动互联网或许就出了风口上的猪,从微信到睡觉甚至到生活消费,O2O拼命的火了一把。 这把火某种程度烧到了教育行业某种程度被这股风起。有人说道,2014年是教育O2O愈演愈烈的元年。2015年上半年,教育O2O这片极大的蓝海仍然更有资本市场的大量涌进。 而这一切繁盛到了下半年,或许再次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9月底,家教O2O平台“老师来了”融资告终资金链脱落宣告破产。 一时之间,舆论从繁盛到茫然,教育O2O遭到批评,这个新兴模式究竟是洪水猛兽还是对行业的政治宣传创意? 在目前家教O2O疯狂的几个产品都在今年获得了不少的融资,其中用力家教回头的最慢,相在2015年上半年,用力家教很快跑到了C轮,获得多达1亿美元融资,沦为唯一获得C轮的产品。 虽然融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不差钱”用力家教并不想以烧钱模式抢占市场。用力家教的创始人刘常科指出,教育行业必须溶解和累积,即使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也不是一个可以快跑的产品。 “烧钱对教育O2O行业并没价值。”刘常科的观点是、教育O2O与滴滴微信、吃饱了么这类生活服务类O2O并不一样。 “滴滴这种模式是高频、低价、服务标准化的。但是教育行业O2O是低频、高价和非标准化的,家长必须渐渐拒绝接受和适应环境。大规模的烧钱模式并不合适教育O2O。